第6章 匠员与匠童-《我靠编草鞋上岸成为大匠师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贾妪问:“夫君,你说……张菜那小郎咋样?”

    “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要真嫁在本村,张户不是挺好的?他家儿郎多,还有两头壮牛,开荒种地,没有比得上他家的!”

    “他家房还少哩!几个儿郎挤一个屋!”降降嗓门儿,王翁解释:“正因为他家儿郎多,所以不行。娘家壮,女娘嫁出去才有底气!姑舅家壮,到时阿葛受了气,咱怎么给她讨理?打都打不过!”

    “啧!”贾妪瞪夫君一眼,“哪有你这样的,还没咋着呢,就想着打打打!”

    隔日清晨,王翁和本村几户人一起乘牛车去乡镇。不运货的,给出牛的人家二升米;如王翁这样的运粮者,得给五升至一斗。

    这叫“脚力钱”,是往返的,回来不搭车也不退。这就是王葛没有请求跟去乡镇的原因。

    王翁去时兴冲冲,回来长吁短叹:“要是早知道些日子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原来,他到乡上一打听,还真有匠人考级这回事儿,减免的税和役,相当于朝廷给匠人的俸禄。级别中,最低为“匠童”,五月初七就是考试时间!一年只考一次。

    贾妪高兴道:“这不挺好么?还有俩月时间准备哩。”

    “唉,阿葛要报考的手艺,三天后就统计报考名额,倒是不用交钱,只交手艺,手艺过关后先成为‘匠员’,到了五月,才有资格去县里考‘匠童’。”

    王葛肯定不死心,问:“大父,咋个交手艺法?”

    “我老喽,头回听到还有这样新奇的考法,叫作:计花鼓。”

    不多时,王葛回屋,把木床下的筐拉出来,这里面全是从前拣的石头。心情不好时,她就挑石头排解烦闷。

    她给张季鹰的“鹿石”,并非在河滩现拣的,是一直随身揣着的。贾舍村时有富贵子弟来游历,万一能投其所好呢?她先后用奇石换来过漆质耳杯、麈尾扇、石质簸箕砚,这些都是平民百姓难得一见的贵重物,包括前两天换来的木牍!当然都交给大父母保管了。

    前世今生,她都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    她一边筛选石子,一边回想大父带回来的消息。

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

    姑舅家:指公婆家。晋时亲属称谓大多沿承汉制,妇称夫之父为舅;称夫之母为姑。姑舅在,则称君姑、君舅;去世后称先姑、先舅。

    /84/84180/19165247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